2025-04-15 新闻动态 191
“我与国防动员”
主题征文获奖作品展播
向阳而行——纪念奖章背后的故事
刘京科
国庆前夕的泉城,秋高气爽,景色宜人,又是一个蔬果飘香、果实累累的收获季节。城市主要干道已经花团锦簇,姹紫嫣红,道路两旁张灯结彩,大街小巷满眼是靓丽的“中国红”,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,人们喜气洋洋,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。
书房里,母亲坐在写字台前,两枚纪念奖章规整地摆放在桌上,她端详着、凝视着,若有所思。那是2019年国庆70周年和2021年建党100周年“光荣在党50年”时,老干部局领导向母亲颁发的纪念奖章。精致的图案,在绶带的映衬下,泛着金色光芒,映射出母亲曾经的荣光和记忆。此刻,我拍到了母亲珍藏的两枚纪念奖章。能想象到,75年来,一路风雨一路歌,胜利和辉煌写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,国庆将要来临,她会情不自禁地抚今追昔……
母亲虽已步入耄耋之年,满头银发,但过去久远的事情仿佛历历在目,记忆似乎清晰起来。她回忆着、讲述着,把思绪带到了自己的青春年代。
展开剩余72%1948年,俺村已是胶东解放区,夏日的一天,村的南大街是赶大集的日子,街头大树下,一些穿着解放军军服和从区里、乡里来的同志,有男有女,都很年轻、有朝气,他们在拉着横幅、摆着桌凳的大街上忙碌着,有散发胶东解放区报纸、传单的,有用喇叭宣讲的,有引导报名的,他们正在动员解放区的男女青年们积极踊跃报名。周围聚集着许多村里村外来赶集的男男女女、大人和孩子,很是热闹。我和几个同学凑过身去探个究竟,原来是胶东建设学校在招生。报纸上印着胶东建设学校招生简章,这所学校是由抗大一分校第三支校的政权、民运队与胶东建国学校、胶东财经学校合并而成,正是为适应解放区形势发展需要,招录大批有志青年。他们动员、宣传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为解放全中国、建设新中国培养干部,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。围观的、赶来的许多青年,都争先恐后排队报名,我和几个同学商量后也报了名。
1948年5月改名胶东建设学校后,在党的领导下,为适应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新形势,学校从原来以培训在职干部为主,逐步转变为吸收培养新干部为主,由调训转为通过招生考试录取学员。分工商、银行、财经、卫生、政训、预科等6个大队。9月,经过考试,我被录取为学校财经大队的学员。到区公所开了介绍信,就赶去学校报到,参加革命,这年我才17岁。开学那天,时任胶东区行政公署的汪道涵主任作了动员讲话。
学校每个大队约有一百二三十人,学员按部队编制,日常管理军事化,实行供给制,种菜、磨面等都是自己动手。学员上课有时在场院上,有时敌机在空中盘旋,就躲进小树林里;没有桌凳,就地坐着在膝盖上做笔记;有时学员住宿,三三两两住在老乡家里。虽然学习生活条件艰苦、环境差,但学员们团结紧张、严肃活泼,艰苦奋斗、勤奋学习,互相关爱、亲如一家。在这日日夜夜里,始终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
按照上级部署要求,我们这批学员准备接管刚解放的青岛,一边学习城市手册,一边向青岛进发,大家个个精神振奋、摩拳擦掌。队伍行进中,接到上级紧急命令,青岛接管完成,学员队就地待命!其间,许多专区需要调用大量干部,都纷纷发函调人,我所在大队先后接到滨北专区组织、公安、机要等部门发来的调令,学员们随即奔赴新的工作岗位。其他大队也是如此。有调往北海专区的、西海专区的,只要组织动员,大家义无反顾,勇敢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光荣任务。胶东建设学校自1942年创建到建国前夕,累计为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接管新解放区培养了一万余名急需人才,为共和国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我的思绪被带到了那个火红年代,深切感受着老一辈革命人的卓越、艰辛和新时代的伟大、强盛。闪光的纪念奖章,将铭记那一代人青春洋溢和为新中国诞生勇于奋斗、前赴后继、敢于献身的革命精神。
人们不会忘记,
他们——动员起磅礴力量,
共和国不会忘记,
他们——走向新时代的践行者。
憧憬着未来,
镌刻着荣耀,
党旗指引,
向阳而行!
★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